三伏最后10天,睡前坚持一件事,除湿,驱

发布时间:2020-11-1

三伏天泡脚养生

很多人都认为泡脚是冬天的事,但其实泡脚最为养生的季节并不在冬天,反而是在夏天,尤其是在最为炎热的三伏天。为什么呢?

因为烈日高温,人们往往会吃冰凉的食物,给身体带来寒气。再加上夏季湿气本就极重,两者一结合,对身体伤害很大!

很多人都知道除湿的重要性,但每每除湿的效果并不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疏忽了“除寒”。寒湿本就是一对“好兄弟”,所以想除湿,就要一起除寒。而通过三伏天泡脚则可以明显改善这个问题!

三伏天泡脚,胜过吃补药

1除湿散寒

三伏天泡脚可以达到除湿散寒的双重好处。伏天高温多雨,湿气在体内聚集,最易伤脾,而脾虚则越助长湿邪入侵。人脚上有脾经,泡脚可疏通经络,健脾去湿。

俗话说得好“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加上地心引力的影响,血液回流时就特别费劲,所以脚底最易寒凉,缺血。

而脚从足底聚集着各种人体重要穴位,每天泡泡脚,可以将身体里瘀积的寒气祛除,让身体从根源暖起来。

2缓解压力,改善睡眠

高温天容易心神不宁,久而久之影响睡眠。而睡前泡脚既可解乏,舒缓压力,又对睡眠很有好处。

因为人体的足部穴位很多,热水的浸泡能舒筋活血,加速血液循环,使更多的血液从头部流向脚部,可相对减少脑充血,从而放松神经,促进睡眠。

3益腑脏,提高免疫力

脚又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心脏”。科研已证明: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和经络分布。当用温水泡脚时,可以刺激这些反射区,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

久而久之,坚持泡脚,对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很有好处。

4加强新陈代谢,排毒减肥

坚持泡脚对经常久坐的人来说更有益处。因为久坐会让血液不流通,脂肪就会在下体堆积,通过泡脚让下体血液流通起来,脂肪也会跟着代谢,可以起到辅助减肥的作用,尤其针对瘦腿很有好处。

而且三伏天泡脚,身体器官的新陈代谢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不仅消耗了能量。泡脚的过程中还会出汗,随之毒素也随着汗水排出体外,排毒养颜。

伏天泡脚养生的要点时间

晚上7-9点是肾经气血较衰弱的时候,这时候泡脚,能更好的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起到保养肾脏的目的。而睡前泡脚也可以缓解疲劳,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持续大约15-20分钟即可。时间过长可能引起脑部供血不足,增加心脏负担。易头晕,易心跳过速。

水温

泡脚的水温并不是越热越好,水温太高一方面会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让角质层干燥;另一方面会让血管过度扩张,易引起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用手试一下会温度,温度只需比人体高一点即可,一般维持在40℃左右。中途可以适当加温水保持水温。

容器

为了避免水凉太快,可选择相对保温功能较好的木桶。而且,木桶较高,可以让腿部也浸泡在热水中。不仅能刺激到三阴交的穴位,还能有效帮助缓解腿酸症状。

泡脚时出汗代表什么

上半身不出汗,下身出汗,可能预示着肾寒。

上身发热,下半身不出汗,可能预示着气虚。

泡脚虽好,几类人群要注意

①心功能不全患者,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人,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或长时间泡洗。

②如果泡脚时感觉头晕和心慌要立即停止泡洗。

③经期妇女和孕妇也不宜足浴。

④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适合泡脚。

水中加点“料”,功效翻倍!1姜——防感冒

姜有除湿、去寒、发汗、增温等功效。泡脚时加几片姜,能预防感冒,还对改善脚部发凉有一定效果。

2艾草——缓解痛经

艾草有祛寒、通经络的效果,对于缓解痛经有一定作用;并且艾叶泡脚还具有去除肺热、清肺毒的好处。

3花椒——驱寒消肿

花椒能祛寒,扶正阳气,对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寒性体质,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它还有消肿利尿的功效,加它泡脚能帮助改善下肢浮肿。

4白醋——清洁皮肤

白醋有利于加快人体血液流通,促进身体各个系统的新陈代谢,从而缓解身体疲惫感。另外白醋还能清洁皮肤污垢,可去除脚上的角质皮层。

活血泡脚方

生艾叶20克、桂枝20克、红花30克、川芎30克、赤芍30克、附子10克。

每副适量水煎煮至毫升,足浴用,活血驱寒。

伏天还有哪些养生法?吃姜

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三伏天是草木茂盛的时候,也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人体的阳气由内而外的散发到体表。所以此时是“阳气在表,胃中虚冷”。

而三伏天吃姜就是非常好的选择,不仅可以有效的驱除“湿毒”,还能促进消化功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喝热水

三伏天温度高,人易流汗失水,更需及时补充水分。但此时阳气最盛,身体处于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环境,所以在喝水时不要喝凉水,要选择喝热水。不仅可以起到驱内寒的作用,还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加强新陈代谢。

午睡

夏季相对其他季节来说,白天较长,晚上休息的时间也会相应减短。所以中午午睡一会很有必要的,可以提高我们下午工作的效率。

另外从中医角度来看睡午觉,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此时小憩上15-30分钟,养心安神的效果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专家介绍

郭瑞光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擅长:心血管病及危重重症的诊治,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急性左心衰、各种心律失常、急性中毒等。

王宝平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各型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梗塞、心肌病、风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赵瑞花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在诊治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心律失常等经验丰富。

梁淑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病、风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李晓君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缓慢心律失常起搏器安装及高血压病和各种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

刘林强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工作,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及缓慢心律失常起搏器安装有独到之处。

卢永艳

心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双心”同治,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衰及各种快、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治。

潘显辉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擅长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周围神经疾病、神经症等诊治。对脑血管疾病规范化诊治和预防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邵广田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擅长:各种头痛、头晕、睡眠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各种脑血管疾病、癫痫、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锥体外系病变、脊髓和周围神经病变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于洪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糖尿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治疗,甲亢、通风、肥胖的治疗。

李有忠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诊治风湿免疫性疾病、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慢性肾病、老年病等。

张春玲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对于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妊娠甲状腺疾病等各种甲状腺疾病治疗效果极佳,能熟练运用甲状腺细针穿刺进行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崔黎明

肾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泌尿系感染,肾功能衰竭,痛风的诊断及治疗。

孙良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擅长领域:糖尿病、甲亢、痤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学会会员,现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和治疗。

刘福岭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擅长领域:脑血管病、癫痫、脑炎等神经科疾病。

窦桂忠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从事神经内科专业疾病的医疗和教研工作20余年,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来一直承担潍坊医学院五年制的临床教学工作。连续多年评为潍坊医学院优秀教师。开展了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治疗脑出血等先进技术。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项论文获奖;学术专著编写1部。擅长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运动障碍以及感染性疾病;癫痫;周围神经疾病;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等的诊治。对脑血管疾病规范化诊治和预防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孙贤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擅长领域:主要研究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血管性痴呆等)、癫痫疾病、周围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等)、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病等)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脑血管病、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疾病、失眠症、头痛、运动障碍疾病等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对脑卒中、抑郁症、头晕、头痛、运动障碍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刘新东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皮肤性病的诊断治疗及教学工作30余年,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皮肤性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

杨有勤

骨外科

副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擅长领域:脊柱外科:颈椎病、颈椎和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四肢麻木、脊髓肿瘤诊断治疗、四肢外伤、骨折骨病诊断治

医院分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bl-f.com/alfx/1055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