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企业 http://pf.39.net/bdfyy/zqbdf/180415/6169106.html 精准医疗,影像先行;共享影像,合作共赢 不典型肝细胞癌 男,52Y 主诉:右上腹疼痛4天 现病史: 年02月18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部疼痛,为阵发性隐痛,程度能耐受,疼痛无他处放射,无发热,无寒战、抽搐及晕厥等。无厌油食、纳差、全身乏力。无皮肤巩膜稍黄染,无尿黄、腹胀、腹泻、呕吐。无反酸等现象。病后为明确病因治遂来我院就诊,行B超后拟诊"肝占位"收住院进一步治疗。病后精神、睡眠欠佳,食欲减少,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相关资料: 我院-06-24腹部B超示:胆囊结石;左肾囊性占位病变(考虑肾囊肿);肝脏、胰腺、脾脏、回声未见异常。 我院-06-26上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1.胆囊结石并胆囊炎;2.考虑胰腺炎可能;3.肝内多发小囊肿;4.左侧胸膜增厚。 年8月份在南宁医科大行胆囊切除,同月在医科大行CT检查肝左叶未见占位征象。 体格检查+专科情况: 慢性病容,皮肤稍黄染。腹壁平坦,两侧对称,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胃肠型及其蠕动波。腹壁柔软,腹无压痛,无反跳痛,无波动感,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 相关实验室检查: 表面抗原阳性,AFP(-),白细胞、中性不高,BCRP↑,肿瘤三项及特异性生长因子(-),ALT、AST↑,GGT↑,TBA↑, -02-21我院B超: 肝左叶见一个大小约48×30mm的实性团块,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 -03-03于我院手术,大体病理: 肝左叶触及大小约4*3cm的肿物,质中,边界不清,切开可见鱼肉样组织,肝脏表面光滑,边缘变钝,全胃未触及肿块,脾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及余腹腔脏器未触及肿块。 术后病理:肝细胞肝癌(梁索型,Ⅱ级),未见MVI,切缘未见癌细胞;免疫组化示CK19(-)、CK8/18(+)、HEP(+)、Ki-67(约10%+)、gly-3(-)、c-myc(-)。 MVI中文名:微血管侵犯。 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是肝最常见的上皮来源恶性肿瘤。 肝癌病理组织根据肉眼大体特征把肝癌分为弥漫型、巨块型、结节型和小癌型。 根据肿瘤的组织结构分成梁索型、腺泡型、致密型、硬化型和纤维板层型。 肝细胞癌的分化与分级: Ⅰ级:癌细胞呈高分化状态,类似正常肝细胞,细梁型排列。手术切除率较高,术后生存机率较高. Ⅱ级:癌细胞中度分化,形态接近正常肝细胞,但核/浆比增大,核染色加深,胞浆嗜酸性增加,在梁索型基础上出现假腺管型结构。大肝癌切除率明显降低且术后短期内复发的机率很高。 Ⅲ级:癌细胞分化较差,核体积与核染色均超过Ⅱ级,核异型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可见瘤巨细胞。不能行根治性切除术,或切缘见癌浸润; Ⅳ级:癌细胞分化最差,形状极不规则,高度异型的癌细胞占多数,细胞排列松散。镜下可见较多的血管癌栓或卫星灶,伴肝内、外转移。 小结 本例患者为乙肝携带者,AFP不高,肝硬化背景不明显,左叶病灶似呈两个较小病灶相互“融合”,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快进快出”特点,边缘较清晰,肝包膜下未见积液,肝癌征象表现不典型,给术前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延伸阅读 肝癌影像学诊断 临床特点: 1、常见的恶性肿瘤。 2、多见于中年男性。 3、常见症状为肝区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腹部包块等。 4、甲胎蛋白(AFP)测定阳性及浓度升高。 5、少数以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就诊。 病因 1、大多有乙型肝炎病史。 2、中晚期肝硬化。 3、长期摄入黄曲霉素等致癌物。 4、长期摄入亚硝胺类化合物。 5、长期饮用污染严重的水。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肝癌MRI或CT可表现为巨块型、结节型和弥漫型。平扫检查时,癌灶多为等低信号或混杂信号,CT表现为低密度肿块,此典型改变可见于巨块型。结节型者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结节信号影,直径小于3厘米,边界清楚。弥漫性肝癌少见,平扫难确诊。肝癌破裂大出血时,CT表现高密度影,T1WI可见肝内高信号影,常伴肝缘不规则,或包膜下显示积血,或见大量腹水,呈液性信号影改变。MRI或CT增强强化方式呈快进快退,即病灶有迅速强化又迅速消退的特点。 点点在看行不行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