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阴虚和肾阳虚如何辨认

发布时间:2020-11-13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中医认为,肾是人体的主水器官,它主要掌管着人体的精华,而肾脏的阴阳平衡是其功能正常运维的基础,如果因为一些原因导致阴阳失衡,肾虚就会出现。而肾虚按照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阴虚以及阳虚,两者的症状是不一样的。

如果混为一团,胡乱进补,就会很容易导致越补越虚,或者流鼻血,或者症状越来越严重的情况,那么应该如何进补呢?我们先来学会分阴阳!

什么是肾阴虚?

肾阴虚的症状就是“热”。容易引起肺热、咽燥,头晕或耳鸣,听力下降,烦热,手足掌心发热,晚上出汗,大便干结,男性易表现为遗精。过度房事、用脑过度、饮食过于温燥也会导致肾阴虚的发生。

1、肾阴虚的人易表现为燥热

肾阴虚的人容易上火。常伴有咽口燥,手心和脚心发热,还容易动不动就发火发脾气。

2、阴虚火旺的人要避免熬夜

晚上23点-凌晨1点是人体阴阳交接之时,熬夜会损阴耗津。避免阴虚火旺型失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养成规律的生活起居习惯。

肾阴虚的症状:

腰腿酸软是肾阴虚的常见症状。除了这些症状还会有头晕耳鸣,身形消瘦,多梦难以入睡等。男性还会有阳痿、夫妻生活不和谐,遗精还有早泄情况。女性则会导致经血量少,闭经,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不孕。

阴虚体质:

我们会经常的感觉到手心或者脚心发热,并

且面颊岀现潮红,经常大便干干结,皮肤干

燥,这很有可能是阴虚体质,一般阴虚体质

的人多瘦长,耐不了暑热,口感舌燥,总想

喝水。

疾病倾向:易患咳嗽、干燥综合征、甲亢等

调养方式

1、在饮食中应该多吃一些甘涼滋润的食物,

少吃一些性温的食物。

2、平时要学会午休,并且要保证睡眠良好充

足,避免熬夜!

3、适当的运动也非常有好处,及时补充水

分,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酌情服用六味

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什么是肾阳虚?

1、“寒”是肾阳虚的主要表现特征

腰膝部位酸痛或疼痛,四肢冰冷,畏寒怕冷,精神萎靡,水肿,舌淡,体胖等。女性表现为痛经,小腹寒冷,经血深乌有血块。男性表现为性功能下降,勃起开始有心无力,性欲减退。

2、肾阳虚的人宜吃温热性质食物

改变肾阳虚,中医看来应用温补肾阳的方法来调理,温热性质的食物可以帮助人体补充阳气。

3、肾阳虚的人不宜吃生冷的食物

要忌吃冷饮、雪糕。竹笋、马蹄、丝瓜、西瓜、枇杷不宜多吃,即便想吃的时候也要注意少吃,温吃,或者在烹饪时添加温热性调料调味。

肾阳虚的症状:

?

男性症状表现为疲乏无力,无精打采,容易疲劳,畏寒怕冷。夜尿繁多,而且尿不尽,听力以及记忆力下降,很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以及颈椎病等脊柱疾病。毛发脱落,甚至变白。

女性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还有畏寒怕冷等,与男性症状表现大体类似。不同的是月经方面的症状。例如皮肤暗淡无光,甚至会产生黄褐斑,痤疮等皮肤问题。月经会延迟,量也会减少,颜色较深,有结块。生殖系统容易引发疾病。

阳虚体质

表现为形寒怕冷,精神不振,消沉,目光无

神,没有光泽;尿频,夜尿多,经常腹泻;

容易筋骨关节疼痛僵硬,畏寒怕冷;面色

白,头发稀疏不茂密,黑眼圈,口唇发暗等

畏寒怕冷地,耐夏不耐冬,身患每遇寒冷

则发作或加剧的慢性病;易感悲伤,容易惊

恐不安。原则:不伤不损阳气

饮食:忌食生冷,多吃温热,

起居:注意保暖,多动少熬。

药物:桑寄生、杜仲加瘦猪肉和核桃煮汤。

四季:夏勿贪涼,冬宜温补。

经络:神阙、气海、关元、中级。

?

?

?

三、肾阳虚和肾阴虚如何饮食调补?

1、适合肾阳虚的食谱

①羊肉粳米粥:用于补益气血,温补脾胃,改善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等症状。需羊肉5两(洗净,切碎),粳米g,同煮成粥。

②鹿茸枸杞猪腰汤:除补肾阳外,还可改善头晕、耳鸣、疲倦怕冷的症状。需鹿茸10克,枸杞子30克,猪腰2个,然后将猪腰切碎和生姜炒熟,与鹿茸、枸杞放入锅内隔水炖熟,调味即成。

?

2、适合肾阴虚的食谱

①海参粥:有补肾益精,滋阴补血的作用,可改善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失眠盗汗。需水发海参(切碎)60克,粳米克,一共熬成粥,加少许葱姜食盐调味即可。

②冬虫夏草鸭汤: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可改善失眠、口干咽燥、腰膝酸痛、耳鸣等症状。需虫草5克,淮山20克,鸭一只。将鸭和虫草、淮山放入锅内隔水炖熟,加适量调味料。

拓博士

房中术教练

性商课程辅导老师

高级康复理疗师

养生馆经营资深顾问

宫廷控制早泄射精术指导老师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jbl-f.com/yfhl/1063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