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786.html 甲亢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其治疗手段主要有三种: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及手术治疗,每种疗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在我国,大多数甲亢病人首选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这种疗法的优点是方便无创、疗效较为肯定、不会导致永久性甲减,缺点是疗程较长,停药后复发率高,偶尔还会引起比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但在用药时,有些细节常常会让临床医生感到“似是而非”,用药后心中还在打鼓。所以,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关于ATD的临床问题的解答吧! 丙基硫氧嘧啶在血中的半衰期为1~2小时,作用时间12~24小时,所以必须分3次给药才能保证疗效,常用起始剂量~mg/d。 甲巯咪唑的半衰期达4~6小时,作用时间超过24小时。它的的起始给药方法有:①大剂量分次给药法:每天30mg,分3次口服;②小剂量一次性服药法:每天15mg,顿服。相关研究证实,甲巯咪唑小剂量顿服和大剂量分次服用的疗效相同。但小剂量顿服法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双盲对照研究。 治疗阶段分为病情控制阶段、减药阶段和维持用药阶段。给药后,常在2周左右起效。服药至症状缓解,血中T3、T4水平恢复正常,进入减药阶段,每2~3周减药1次,每次减丙基硫氧嘧啶50~mg或甲巯咪唑5~10mg,减药阶段约2~3个月。当丙基硫氧嘧啶维持在50~mg/d,或甲巯咪唑5-10mg/d,属于维持用药阶段,可维持治疗1.5~2.0年。 过去习惯在ATD治疗后,T3、T4恢复正常时,加用甲状腺素制剂,此称为抑制-替代疗法,有报道指出此法使甲亢的复发率下降。然而国内外指南并未将抑制-替代疗法作为常规应用,且指出“因阻断-替代疗法”可能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尽量避免使用。 没有统一的停药指征。一般认为,ATD治疗1.5~2.0年、甲状腺肿不明显、小剂量ATD可长期维持正常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转阴时,可考虑停药。 丙基硫氧嘧啶比甲巯咪唑引起更多肝损害。儿童甲亢的药物治疗应首选ATD。如不能选用甲巯咪唑或其他治疗方案,短期内可使用丙基硫氧嘧啶。 甲巯咪唑可致胎儿发育畸形,主要是皮肤发育不全、鼻后孔和食管的闭锁、颜面畸形。所以在怀孕前和妊娠前三个月,优先选择丙基硫氧嘧啶,避免使用甲巯咪唑。但因长期使用丙基硫氧嘧啶可能引起肝脏损害,除在妊娠前三个月后,优先选择甲巯咪唑。它们之间的等效剂量比为:丙基硫氧嘧啶mg=甲巯咪唑7.5~10mg。 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从乳汁中分泌极微量,对婴儿几乎无影响。但仍然鉴于丙基硫氧嘧啶的肝毒性,甲巯咪唑是首选,剂量达到20~30mg/d是安全的,必须选择丙基硫氧嘧啶时,mg/d的剂量也是安全的。母亲应该在哺乳完毕后服药,药物均应分次服用,服药后间隔3~4小时再进行下一次哺乳。 孕妇一旦被诊断甲亢,如果该孕妇症状很少或无症状,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值只有轻度升高,TSH降低,可密切观察,暂不用药。但当症状加重或甲状腺功能检查提示甲亢加重时,就应当开始治疗。 目前有专门针对孕期甲亢的药物,这种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较小。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促使甲状腺代谢正常化,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尽可能保证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正常,不对胎儿的智力和身体带来后遗症。因此,一般来说医生会根据孕妇甲亢的实际情况,应用治疗的最小剂量,最大程度的降低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甲亢孕妇服用药物时主要是担心药物会通过胎盘,影响到胎儿的甲状腺功能,所以对于患有严重的甲亢患者不建议怀孕,而对于症状轻微的甲亢患者,即使怀孕,也可以服用不用过胎盘的抗甲状腺药物,因此,怀孕时甲亢合理,少量的药物剂量是不会伤害到胎儿的。 那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我们下次再见啦! ——?END?—— 文章部分来源:HAOYISHENG 图片及封面来源:网络 今日值班小编:小甜瓜,欢迎各位新老甲友前来留言骚扰哦~ 甲友加油,关爱您的甲状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