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医治甲亢也要个体化 对甲亢的医治,应根据病人个体情况,包括年龄、病程和病情等情况选择个体化的医治方案,具体是: 年龄较小,病情轻,甲状腺轻、中度肿大者,可选择药物医治; 病情较重,病程长,甲状腺中、重度肿大者,应选择碘或手术等根治性医治方法; 甲状腺巨大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者,应斟酌手术医治;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绝对不能用碘医治; 儿童患者首先斟酌用药物医治,尽量避免用碘医治。 另外,如患者缺少耐心,迫切需要治愈甲亢,则应采取碘或手术医治;若不能长时间坚持用药者,应斟酌采取其他方法。相反,如患者能长时间坚持服药,则可选择药物医治。 充分掌控利弊,灵活选择适合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医治进程中若无较严重反应,一般不宜中断,并定期复诊以观疗效。若症状减缓而甲状腺肿或突眼反而恶化时,抗甲状腺药物可酌情减量,并可逐日加用左旋甲状腺素(L-T4)25~50微克或甲状腺片20~60毫克,进行纠正医治。 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可以配合医治。心得安10~40毫克,逐日3~4次,可改良甲亢初治期的心慌、紧张、震颤的症状,但有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禁用心得安,可选择阿替洛尔或美托洛尔等药物替换。 举传统医学优势,发掘中医潜力 甲亢的产生主要与情志、体质和饮食等因素有关。以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医治,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副作用小,可减少西药药量,缩短医治时间等,同时还可以提高治愈率,下降复发率。 甲亢可分为以下4个证型,根据不同的证型,医治原则和方药有所不同: 气滞痰凝型治宜舒肝理气,化痰散结,处方以四逆散和温胆汤加减。 阴虚阳亢型治宜滋阴清热,平肝潜阳,处方用栀子清肝汤加减。临床上还可选择中成药甲亢宁胶囊(已被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逐日6~9粒,分2~3次口服。 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处方以生脉饮或6味地黄汤加减。 阴虚风动型治宜滋补肝肾,潜阳熄风,处方以三甲复脉汤或天麻钩藤饮加减。 另外,甲亢患者还需适当休息,注意补充适当热量和营养,同时,克制急躁情绪、保持良好心情有利于甲亢恢复。 抗甲状腺药物医治 优缺点优点:疗效肯定;不会致使永久性甲减;方便、经济、使用较安全。缺点:疗程长,一般需1~2年,有时长达数年;停药后复发率高,致使医治失败;还可伴发肝功能伤害等副作用。 可选药物硫脲类:甲基硫氧嘧啶(MTU)、丙基硫氧嘧啶(PTU)。MTU由于副作用大,现已少用或不用咪唑类:他巴唑(MM,赛治、甲硫咪唑)、甲亢平(CMZ,卡比马唑)。 剂量与疗程初治期:丙基硫氧嘧啶逐日~毫克,或他巴唑(或甲亢平)逐日30~40毫克,分2~3次口服,至症状减缓或血清甲状腺素恢复正常时便可减量。减量期:约每2~4周减量1次。丙基硫氧嘧啶每次可减50~毫克,他巴唑或甲亢平每次可减5~10毫克。待症状完全消除,体征明显好转后再减至保持量。保持期:丙基硫氧嘧啶逐日50~毫克,他巴唑或甲亢平逐日5~10毫克。如此保持1~2年,必要时还可在停药前将保持量减半。 放射性同位素碘医治 优缺点优点:迅速、简便、安全、疗效明显。缺点:易致使暂时性或永久性甲减;引发放射性甲状腺炎;致使突眼恶化。 适应症中度甲亢、年龄在25岁以上者;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长时间医治无效或医治后复发者;合并心、肝、肾疾病等不宜手术者、手术复发或不愿手术者;某些高功能结节(热结节)的甲亢患者。 禁忌症妊娠、哺乳期妇女(碘可进入胎盘和乳汁);年龄在25岁以下;有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或活动性肺结核者;外周血白细胞低于3×/升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升者;严重的突眼;甲亢危象。 手术医治 适应症中、重度甲亢,长时间服药无效,停药后复发或不愿长时间服药者;甲状腺巨大,有压迫症状,致使吞咽、呼吸困难者;胸骨后甲状腺肿伴甲亢者;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者。 禁忌症较重或发展较快的突眼(恶性突眼);合并较重心、肝、肾、肺疾病,全身状态差,不耐受手术者;妊娠初期(第3月前)和后期(第6月后)。 并发症创口出血,感染,甲亢危象,喉上与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暂时性或永久性功能消退,甲状腺功能消退(10%~15%)及突眼恶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