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的症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指由于甲状腺自身原因造成的甲状腺素合成或分泌增多导致的甲状腺毒症。 主要表现为高代谢及交感神经兴奋,如心累、怕热、多汗、吃得多,饿得快,脖子粗,性格急躁、消瘦、突眼、手抖、大便次数增多,下肢水肿,女性还常有月经量减少、推迟,甚至闭经等。 甲亢诊断主要包括血清甲状腺素测定,心电图,甲状腺超声等。 其中,核医学科的碘摄取率检测、甲状腺核素显像,以及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测定不仅能够确诊甲亢,同时也可以鉴别甲亢病的病因。 目前临床上公认的甲亢治疗方法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ATD)、碘治疗和手术治疗。 近年来,我国利用碘治疗甲亢的比例有所上升。 01 抗甲亢药物治疗 适用于: (1)甲亢缓解可能性大(“三轻两阴”:年轻、轻度甲亢、甲状腺轻度肿大;女性及TRAb阴性患者); (2)妊娠患者或计划半年内妊娠者; (3)有手术禁忌证或手术风险高但又拒绝碘治疗者; (4)合并活动性突眼者,特别是中、重度活动性突眼者; (5)抗甲亢药物治疗1-2年停药后复发,又拒绝手术或碘治疗者; 优势: 药源性甲减可逆;避免手术风险和辐射暴露;活动性突眼患者症状改善。 缺点: 治疗周期长,往往需12-18月;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过敏反应;停药后复发率高;需长期治疗随访,联合用药及复查的经济负担。 02 碘治疗 适用于: (1)病程较长,或ATD治疗1-2年以上疗效差、或反复复发者; (2)ATD过敏,或有合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受损者; (3)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甲亢性心脏病; (4)合并周期性低钾性瘫痪、或右心衰竭、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者; (5)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患者; (6)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抗甲亢药物治疗疗效差,有碘治疗者意愿者。 优势: 一次性治疗;复发率极低;无肝脏、白细胞等受损的毒副作用;无手术风险。 缺点: 破坏性治疗,发生不可逆甲减需终身替代治疗;有Graves眼病加重风险;1年内妊娠需警惕胎儿甲亢及新生儿甲亢风险。 03 手术治疗 适用于: (1)甲状腺III度以上肿大(≥80g)、且有压迫症状或体征者; (2)确诊或怀疑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 (3)妊娠中期、抗甲亢药物治疗过敏及不适宜者; (4)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者; (5)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但拒绝碘治疗者。 优势: 快速控制甲功;不复发;避免辐射暴露;无抗甲亢药物毒副作用。 缺点: 破坏性治疗;不可逆的甲减或治疗不足;存在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 0 医院表示: 选择甲亢治疗方案时我们将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如甲状腺大小、病情轻重、病程长短、有无并发症等,重视对甲亢临床表现的评估,尤其是对潜在疾病的评估,最终的决定尊重患者,行使特色化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