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甲状腺功能

发布时间:2021-8-23

病例资料

主诉

患者男性,45岁,因“尿黄2个月,极度乏力、呕吐、腹胀20d”于3月11日入院。

现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无诱因出现尿黄,逐渐加深,呈浓茶样,伴有多汗、心悸、易激怒,未引起重视。20d内出现极度乏力、纳差、腹胀、上腹隐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呕血、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医院按“黄疸型肝炎”治疗,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处理,病情无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医院就诊并收住消化科。

病程中精神、饮食差,大便5~6次/d,黄色稀便,体质量下降10kg。

既往史

2年前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当时口服“甲巯咪唑”治疗3个月,症状好转自行停药至今。

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

无特殊。

体格检查

体温37.1℃,脉搏9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70mmHg,神清,精神亢奋,消瘦,皮肤多汗,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皮疹、出血点,肝掌、蜘蛛痣阴性,双眼球突出,眼裂增宽,双侧甲状腺Ⅱ度弥漫性肿大,质地中等,无压痛,触及震颤,闻及血管杂音,双肺无异常,心界稍扩大,心率次/min,房颤心律,腹稍膨隆,肝脏于剑下2cm触及、触痛,质中等,脾未触及,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亢进,闭目细颤征阳性,双下肢轻度浮肿。

入院检查

血常规:WBC3.5×10?/L,中性粒细胞45%,Hbg/L,PLT×10?/L;

肝功能:ALT.1U/L,AST.0U/L,TBil.8μmoL/L,DBil.0μmol/L,TBA.9μmoL/L,GGT.5U/L,ALP.6U/L,Alb30.2g/L;

凝血功能:PT23.8s,PTA37%,国际标准化值(INR)1.6;

心肌酶学:肌酸激酶.3U/L,肌酸激酶同工酶66.2U/L,乳酸脱氢酶U/L;

血脂:TC1.8mmoL/L(正常值-5.7mmoL/L),甘油三酯、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氨正常;

甲状腺功能:游离T3(FT3)28.8pmoL/L,游离T4(FT4).7pmoL/L,总T3(TT3)10.3nmoL/L,总T4(TT4).2n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0.mIU/L,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40IU/L,甲状腺球蛋白.9ng/L;

肝炎筛查:甲、乙、丙、丁、戊型肝炎标志物均阴性;

EB病毒、巨细胞病毒IgM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阴性,铜蓝蛋白:0.5g/L(正常值0.2-0.6g/L)。

影像学检查

甲状腺彩超:甲状腺肿大,实质弥漫性病变;

心脏彩超:二尖瓣少量返流,射血分数63%,左心扩大;

心电图:心房纤颤;

胸部正位片:少量胸腔积液;

腹部MRI:(1)肝脾肿大,肝实质信号弥漫异常,考虑肝损伤;(2)门静脉旁淋巴管水肿征像;(3)胆囊囊壁稍增厚,考虑继发性改变;(4)腹腔积液。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胰胆管未见梗阻征像。

诊断

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酒精性、自身免疫性、遗传代谢性等肝脏疾病后诊断:(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衰竭;(3)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治疗

患者入院后予输注新鲜血浆、白蛋白、补充维生素等支持治疗,普萘洛尔10mg/次,3次/d。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甲磺酸腺苷蛋氨酸等保肝降酶退黄治疗后,病情无好转,黄疸进行性加深,腹胀加重,尿量减少。

复查肝功能:TBil.1μmoL/L,DBil.4μmol/L,ALT.3U/L,AST.2U/L;PTA33%,PT25.5s,INR1.8,患者肝衰竭进一步加重,病情恶化。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治疗。

结果

经5次DPMAS人工肝治疗(前4次每次间隔1d,最后1次间隔2d)后抽血复查:TBil.6μmoL/L,DBil.4μmoL/L,ALT.0U/L,AST.1U/L,PT19.1s,PTA46%,INR1.4,FT34.8pmoL/L,FT.1pmoL/L,TSH0.mIU/L。

症状体征及病情转归

乏力、心悸、多汗缓解,食欲好转,腹胀减轻,大便次数减少至1~3次/d,尿色变浅,尿量增多。体征:皮肤、巩膜黄染逐渐消退,双眼突出减轻,双侧甲状腺Ⅱ度肿大,心率85次/min,律不齐,肝脏剑下1cm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明显改善,TC、心肌酶学渐接近正常,病情得到良好控制,住院共15d。医院行放射性同位素131Ⅰ治疗。

131Ⅰ治疗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TBil63.2μmoL/L,ALT87.3U/L,PTA59%,甲状腺功能:FT35.2pmoL/L,FT.4pmoL/L,TT33.0nmoL/L,TT.3nmoL/L,TSH0.21mIU/L。3个月后复诊患者精神状况良好,体质量上升15KG,心律整齐,肝脾未触及肿大,肝功能、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各项指标均正常。半医院化验结果正常。

讨论

甲亢患者出现肝衰竭的机制是:(1)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对肝脏的毒性作用,造成肝损伤;(2)甲亢影响肝脏各种酶的活性,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出现黄疸;(3)甲亢患者代谢水平增高,蛋白质、糖原分解代谢亢进,肝脏营养不良,肝小叶变性坏死;(4)甲亢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肝脏损伤可能由自身抗体所致;(5)严重受损的肝脏甲状腺激素灭活能力减退,进而加重甲亢,形成恶性循环。

重症甲亢合并肝衰竭并发症多,救治难度大,病死率高,治疗的关键是控制甲亢和肝衰竭。由于抗甲状腺药物具有明显的肝毒性作用,而131Ⅰ放射性同位素治疗易诱发甲状腺危象或进一步加重肝损伤,且肝衰竭为手术禁忌证,因此该患者救治的重点是如何控制肝衰竭。该患者经过保肝、退黄等对症支持综合治疗后,胆红素持续上升,出现胆酶分离,肝功能进行性恶化,疗效不佳。为挽救本例患者生命,选择人工肝支持治疗。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模式,应用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DX-10血液净化机及血浆胆红素吸附器BS和大孔树脂血液灌流器HA-Ⅱ两种树脂吸附器联合使用。

本例患者应用DPMAS治疗后有效清除胆红素、胆汁酸和血清中致病因子,如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及免疫复合物等,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减少甲状腺素对肝脏的直接损伤,同时抑制免疫反应对肝脏的攻击,利于肝细胞再生修复,也有利于甲状腺功能恢复,帮助患者渡过了危险期,明显改善预后。由于仅进行DPMAS治疗而没有抗甲亢处理,停用DPMAS后,患者胆红素、甲状腺素会反弹升高,因此在肝功能、肝衰竭得到良好控制后,应及时选择131Ⅰ治疗甲亢,才能最终促进肝功能恢复,逆转因甲亢引起的心脏病。对于胆红素较高的重症肝病采用DPMAS治疗,可节约血浆、白蛋白,缓解了血浆来源匮乏这一难题,且避免了输血潜在的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本例患者人工肝DPMAS治疗的优势在于:控制肝衰竭的同时,甲亢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甲状腺功能指标显著下降,为131Ⅰ治疗提供了安全保障,挽救了患者生命。因此DPMAS是治疗重症甲亢合并肝衰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引证文献:GUOxJ,GUOWB,ZHANGJC,etal.ClinicaleffectofdoubIepIasmamolecularabsorptionsystemIntreatmentOfliverfailureduetohyperthyroidism:Acasereport[J].JClinHepatoI,,34(7):-(inChinese)

郭希菊,郭维博,章家常,等.人工肝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衰竭1例报告[J].临床肝胆病杂志,,34(7):-.

健帆DX-10血液净化机

文案整理:陈莲珠

编辑:苏碧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bl-f.com/jkzl/1199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甲亢